据央视新闻消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近期美国对华能源出口数据出现惊人变化。这一现象背后,是双方经贸关系的深度博弈,也反映出中国在这场贸易较量中的有力回击。
今年2月,中国为反制美国贸易挑衅,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等加征10%关税。此后,美国对华能源出口便踏上持续下滑之路。到了6月,情况堪称戏剧性——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当月自美国进口的原油量为零,这是近三年来首次。而液化天然气方面,更是连续四个月对华出口归零。煤炭进口额也从去年6月的超9000万美元,锐减至如今的区区数百美元,近乎归零。
石油运输(资料图)
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国,能源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天然气等资源,近年来大力推动能源出口战略,意图在全球能源市场分一杯羹,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之一,原本是美国重要的潜在出口对象。但如今,美国能源企业眼巴巴看着中国市场大门逐渐关闭。美国页岩油行业受冲击巨大,大量产能面临过剩风险,因为中国买家的消失,美国原油海外销售量暴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原油出口量有相当比例流向中国,如今这一渠道近乎断绝,许多依赖对华出口的能源企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风险。
中国之所以能果断切断美国能源进口,一方面是因为关税大幅提升后,美国能源产品价格竞争力直线下降。原本就有基础关税,再加上反制关税,美国能源综合税率飙升,进口商无利可图,自然纷纷转向其他供应方。另一方面,中国早有能源供应多元化布局。在原油采购上,沙特阿拉伯一直是重要供应国,同时,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日益紧密,俄罗斯原油通过管道、海运等多种方式稳定输华。天然气领域,俄罗斯的远东管道项目为中国输送大量清洁天然气,填补了可能的供应缺口。煤炭方面,中国从蒙古等国的进口量也在增加,且通过陆路运输,成本可控。
眼看对华能源出口归零,美国急了。特朗普政府近期态度出现明显转变,先是在一些场合释放缓和信号,表达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意愿。在即将到来的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背景下,这种态度转变更为明显。美国财长贝森特称将在谈判中提及诸多议题,虽然禁止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这一要求显得无理且超出贸易范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急切与焦虑。
特朗普(资料图)
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角度看,特朗普政府面临巨大压力。能源产业涉及众多就业岗位和企业利益,能源出口受阻让相关利益集团怨声载道。美国部分能源产区,如得克萨斯州、北达科他州等,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企业投资缩减。同时,美国国内通胀压力高企,贸易逆差问题悬而未决。特朗普政府原以为通过贸易战、加征关税能迫使中国在经贸问题上让步,减少贸易逆差,但现实是,中国没有屈服,反而通过一系列反制措施,让美国自身经济遭受冲击。
而中国在这场贸易摩擦中,不仅展现出坚定立场,还巧妙运用自身优势。除了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外,中国在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领域拥有强大话语权。中国掌握全球60%左右的稀土产能,美国在高端制造业、军工等领域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高。此前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美国相关企业叫苦不迭。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制造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美国车企因供应链受阻,部分生产计划被迫推迟。军工领域,导弹制导系统、雷达等诸多装备生产也受影响。
美财长(资料图)
如今,摆在中美面前的第三轮贸易谈判备受关注。8月12日是中美暂停加征关税截止日,双方都清楚此次谈判重要性。对美国而言,急需找到解决贸易逆差、恢复能源出口等问题的办法;对中国来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打破美国不合理贸易限制是谈判核心诉求。但谈判注定艰难,美国若不能放下不合理要求,仍试图在谈判中设置障碍、干涉中国内政(如提及涉俄涉伊石油问题),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而中国在谈判中,凭借自身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战略资源优势以及庞大市场潜力,有足够底气与美国周旋,争取公平、合理的贸易解决方案,这场谈判走向,全球拭目以待。
长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